10月21日,由河南省体育局主办的河南省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暨发展研讨会在我院举办。副院长张学领博士、我系党总支书记郭玉江参加开幕式,我系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全程发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体育行业精英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爱好等近4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我系耿彬教授、侯胜川教授、樊丽沙博士、杨应威副教授等围绕弘扬“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新时代河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思考等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共寻、共商、共谋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之根、传承之策、振兴之路,为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耿彬教授以弘扬“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洪土。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重挖掘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体育新的时代价值和存续意义。
樊丽莎副教授以“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怎样融合青少年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促进自身发展、丰富群众体育为主题,从学校民族民间民俗体育发展研究现状到学校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述民族民间民俗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杨应威副教授以“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如何在农村体育中发挥作用为题,以“陈家沟”为例对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做出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不仅表现在覆盖范围、参与人员之全面,更表现在振兴内容之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涵盖了“振体育之兴〞,我们要以体育改善乡村的困境,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河南体育、高水平实现现代化体育河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侯胜川教授以“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推广如何与体育产业融合,相互促进发展为题,从为什么要做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定位、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内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可能路径等方面,向我们阐述要跳出赛事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不仅仅是单纯的赛事问题而且还是个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22日上午,在河南体育场馆中心广场上举行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展演活动。我系充分发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省级一流专业优势,积极选派学生展演了舞龙、舞狮、空竹、少林拳、太极拳等项目,精彩纷呈的展演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
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我系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力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设有河南省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中原武术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传承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林拳传承基地,建有中原武术史料馆和河南民族民间体育博物馆,承办了首届全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坛,承担《少林武术古籍》、《中原汉画像石体育文化》、《黄河流域武术文化遗产》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建设《武术普修》《尔雅太极》等省级课程4门,常设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等训练队并获得多项比赛成绩。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工作在我系遍地开花结果,成效显著。我系将以体育河南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中原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